“心理咨詢師是陽光下的職業”,中國職業教育在線心理咨詢師專家在課堂上曾經這樣說過,“我們的治療目的不是為了去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而是通過溝通與引導讓存在或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來訪者得到幫助。”很多社會事件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個心理問題,中國職業教育在線心理咨詢師專家經過討論,將陸續在中國職業教育在線Tafe.org.cn上推出一系列的時事分析專題,希望能夠憑借我們的“一石”在各位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心理咨詢師心中“激起千層浪”。
——編者按
中國職業教育在線心理咨詢師:謠言止于智者,謠言的擴散受制于人們的批判態度。培養不同年齡和階層的人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對謠言不輕信、不跟風、不盲從,這是對社會維持安定的長遠考慮所不可或缺的。
事件回放
距“雪碧汞中毒”案宣判不足一年的時間,可口可樂旗下美汁源果粒奶優又陷“中毒門”。11月28日,長春有市民在飲用可口可樂美汁源果粒奶優(清新草莓口味)后,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造成1死1昏迷。在媒體的渲染下,就被解讀為可口可樂果粒奶優毒死人,借著網絡,以光速傳遍全國乃至全世界,對可口可樂公司造成了巨大壓力,而真正的事實,尚未浮出水面。已經有專家和理智的網友指出,在可口可樂公司這樣的生產規模下,如果飲料在生產環節出問題,只發生散在的個體中毒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僅存的理智聲音尚不足以和強大的謠言抗衡。
但是謠言的傳播和擴散,已經讓果粒奶優“中毒門”事件相關信息演變為一種足以和生活常識抗衡的信息,挑戰著每一位信息接受者獵奇又脆弱的神經。
根據心理學家們的分析,謠言一般易發生在社會環境出現不確定性因素的時候。而且,謠言的內容往往是大眾都關心的內容。
社會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與環境之間存在一種平衡系統,當平衡被破壞,就會引起一種緊張,那么會導致力圖恢復這種平衡的移動。而這種信息的移動往往從信息源的偏差開始。知識錯誤、利益意圖、情緒發泄都可以成為謠言傳播的起點。
在謠言的流傳過程中,同時存在著三種傳播機制:一種是對常識的顛覆,通過一種不確定信息的突兀性形成一種水平面迅速擴散的沖擊力,對大眾社會形成一種心理裹挾;一種是在謠言傳播過程中,把被激發的恐慌行為再度擴散,從心理上產生一種逼近感,激發迅速跟隨的心理沖動;一種是在情緒和行為感染開來時,人們在從眾行為當中滿足自我保護的心理需求。所以,有人提出,謠言止于智者,謠言的擴散受制于人們的批判態度。
謠言一經形成,就會在一定的社會群體內以人際傳播的形式流傳,由此形成一種輿論氛圍。這種輿論氛圍會對社會群體內的個體產生壓力:個體如果背離群體,發出與群體不一致的言論,他就使自己處于一種孤立狀態,就會受到更大的壓力甚至打擊。面對突發事件,人們最簡單省力的反應莫過于直接模仿周圍人的行為,于是便出現了相互模仿。心理學認為,這種模仿與人的安全(或防衛)本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突發事件中,每個人都希望與在場的多數人保持一致。
由謠言傳播所引發的社會心理秩序的紊亂,需要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注意。事實上,在今天社會當中發生的謠言的內容多為負面且關系到社會成員生命財產安危,從而會對心理脆弱的社會人群產生嚴重影響。在謠言襲來時,相當多的人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接受和再傳播。
此次可口可樂果粒奶優“中毒門”事件在媒體的極力渲染下,在政府相關部門的三緘其口下,已經不僅僅殃及洋鬼子企業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果粒奶優,乃至所有的飲料都被質疑。不僅僅給可口可樂公司造成巨大的輿論壓力,也給掙扎在惡劣的食品安全環境中的人們的緊張神經又加上了不小的砝碼。
中國職業教育在線心理咨詢師認為,對待謠言的正確做法,應當是把它的消極和破壞性的影響限制在最小的程度,這里可以提出兩點意見:
第一,宏觀上,確保高效順暢的社會信息傳播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強相關法律規范的執行,不斷提高社會治理和各項事務的透明度,使全體社會成員的知情權都得到真實體現。
積極的做法應該是:相關責任部門及時查明真相,公布調查結果,“撥謠反真”,正本清源,并作出提醒,同時,不妨對一些謠言的惡意傳播者進行責任追究,以儆效尤。歷史經驗證明,信息透明度的不足往往是謠言的肇因。
第二,微觀上,從公民的科學和心理素質教育上入手,培養不同年齡和階層的人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對謠言不輕信、不跟風、不盲從,這是對社會維持安定的長遠考慮所不可或缺的。
不得不承認的是,由于歷史和社會文化的原因,很多的中國人缺乏獨立精神,缺乏思考能力,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只會跟風、從眾。歷來公共信息來源的有限和不對稱,甚至虛假信息的欺騙和傷害,導致很多中國人對公共信息保持懷疑態度。而模式化和去個性化的教育又普遍抹殺了人的獨立精神。國家和社會的健康發展最終要依靠全體人民群眾科學文化與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通過知識教育來形成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和公民理性。
中國職業教育在線心理咨詢師告誡公眾:謠言的傳播,向來都不是傳播者一個人的“功勞”。缺乏真正的科學素養,缺乏對謠言的免疫力,才是謠言傳播的真正土壤。
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強大全民族的心理素質,才能讓這個危機四伏的社會重新變得和諧穩定。
中國職業教育在線提供
上一篇文章:心理咨詢師時事評析系列(一):雛鷹折翅背后隱藏的心理“黑手”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心理咨詢師時事評析系列(三):“中毒門”事件看公民對謠言的免 (2011-12-4 16:42:37)
- 心理咨詢師時事評析系列(一):雛鷹折翅背后隱藏的心理“黑手” (2011-11-29 14:07:28)
- 心理咨詢師漫談:和人力資源管理師共同把脈不成功性格 (2011-11-17 16:52:07)
- 心理咨詢師百科:助人自助與自助助人 (2011-11-12 10:19:08)
- 心理學家談新婚姻法“房事”女性婚戀觀 (2011-10-7 12:27:02)
- 心理咨詢師:瘋狂英語李陽“家暴”的四維心理學解讀之四 (2011-10-2 8:16:29)
- 心理咨詢師:瘋狂英語李陽“家暴”的四維心理學解讀之三 (2011-10-2 8:15:41)
- 心理咨詢師:瘋狂英語李陽“家暴”的四維心理學解讀之二 (2011-10-2 8:13:01)




